今年以来,永康镇紧扣贫困村、聚焦贫困户,全面推动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帮扶模式、完善社会保障、推动基础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和落实教育扶贫六项举措,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在脱贫的路上心里有底。
培育特色产业。围绕贫困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吹响产业扶贫“冲锋号”。全镇发展稻田马铃薯种植面积1898.7亩,预计年产量500万斤,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主动联系深加工企业,真正让“小土豆”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河北、友爱、拂光、黄圩等村以光伏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全镇共有170户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康西、康东二村依托集镇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宾馆、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解决贫困户就业20余人。
创新帮扶模式。该镇在既有的帮扶模式下,积极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大户能人+贫困户、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帮扶模式。把分散的资源有效整合,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辐射带动贫困户以土地流转、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有产业实体的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实现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采取以小额信贷资金入股玉好米业、以土地入股拂光万亩超级稻公司、黄圩千亩蓝莓基地等形式与93户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实现贫困人口务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股利,开辟了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路子”。
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线合一”政策,切实推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落地,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
推动基础建设。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快推进道路、饮水、电力、村级卫生室、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乡村旅游、文体设施、电子商务等建设,全方位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实现人居环境大变样,生活品质新提升。
实施健康扶贫。扎实推动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为全镇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配备一名家庭医生,切实掌握因病致贫返贫人员患病情况和每一个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困难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落实教育扶贫。用好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贫困户学生进行精准教育扶持。落实高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补贴、雨露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教育政策,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提高贫困家庭发展能力。(永康镇 邓亚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