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和集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落实我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示范样板,不仅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环境整治强基,绘就山清水秀风貌之美。走进前吴村上胡组,一片“山水田园”在眼前缓缓铺展。该组围绕自然景观塘新建观光走廊,配套彩灯、座椅、雕塑等,沿小路深入,农田由竹栅栏整齐划隔,充满童趣的墙绘、回收再利用的老旧农具留住浓浓“乡愁”。美丽生态体现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三和集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党委领导、支部落实、党员示范”模式,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行动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发布“红黑榜”,将网格内环境卫生保持、农户“门前三包”等纳入检查考核。现已建成房家、三岔路口、后代、槐墟、上胡等地标节点,评选“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90户,整治自然村庄44个,山岗油坊中心村代表滁州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23年三和集镇在全县人居环境考核评比中位居第一。
延链强链破题,展现产业兴旺富庶之美。出明巢高速三和道口,沿江淮分水岭风廊道向东约800米,“三和集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招牌伫立在路边。该园位于大陈村,目前已有定远县利农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滁州和美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安徽星麦食品有限公司进驻。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三和集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考虑本地农业生产基础,以豆制品(千张、豆腐等)为主导,将园区功能定位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园,通过“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模式,打造共富工坊,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园区生产的豆制品等年均超9000吨,年销售产值约5200万元,每年为大陈村集体经济增收90万元,帮助14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三和轩”牌千张知名度逐年提高,其制作工艺纳入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善治攻坚,彰显稳定和谐人文之美。练铺村倡导孝老爱亲、厚养薄葬,邻里生活质朴和谐;大陈村把公益美德、信用道德进行量化积分、实物兑换,软约束有了硬抓手;三和街道日间巷道商铺熙熙攘攘、夜间音乐喷泉曲调悠扬……三和境内欣欣向荣、文明成风。乡村治,百姓安,社会稳。三和集镇推深做实“1+5+N”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坚持矛盾纠纷源头防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强化“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现有阵地资源,着力构建文化活动、村级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实践阵地,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化宣讲、文艺表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坚持“党委搭台、支部引领、群众唱戏”,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组织党员下沉一线,鼓励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