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入伏以来,我县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晴热高温导致土壤失墒快,旱地已显现旱情。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底前我县仍将维持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最高气温普遍为37~39℃,部分地区40℃左右,高温持续时间长,可能对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造成热害。面对高温热害持续发展的严峻形势,县农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把抗旱生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力落实各项抗旱措施。
一是科学防御高温干旱。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在地作物高温干旱天气农业应对工作的通知》,对农业抗高温热害、抗旱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现场指导、手机短信、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农业抗旱技术措施宣传到千家万户;主动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象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发布高温预警提示信息,制定实施科学的抗旱救灾应对措施和对策。根据当前农业生产阶段性特点,分作物发布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及时、科学防御。截止目前,已累计群发手机短信1.2万条,发放病虫情报、应对高温干旱的田管意见等技术明白纸5万余份。
二是加强一线指导服务。针对当前在田农作物长势情况,组织技术专家组和县、乡(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农民做好水稻、玉米、花生等在田作物田管防御措施。农技推广中心24小时开通技术服务指导热线电话。中心植保站切实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预报预防工作;推广站加强在地作物苗情监测,提出田管对策;土肥站加强墒情监测,提出应对措施。
三是采取预防补救措施。为切实加强高温热害防范工作,力争秋粮获得好收成,县农委就在地农作物应对高温干旱的田间管理及时指导各乡镇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在水稻田管上,根据田块特点和生育进程。一是推行灌深层水,缺水干旱的田块及早提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二是采取根外喷肥,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三是追施粒肥,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四是防病虫害,加强对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及穗期病害防治,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玉米田管上,针对近期晴热气温高,土壤失墒快。一是适期喷灌水,直接降低田间温度,有效降低高温胁迫程度,防止“卡脖子旱”及高温热害;二是科学施肥。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主攻穗肥增大穗,亩施尿素7.5-10公斤。结合灌水,以水调肥,加速肥效发挥,改善植株营养,增强植株抗旱能力。三是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在高温干旱期间,玉米的自然散粉、授粉和受精结实能力均有售下降。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减轻高温对玉米授粉受精过程的影响。同时要积极防控玉米病虫害,促进植株生长。(县农委 刘应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