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远县把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服务基层,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培训管理、帮扶关爱机制,为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实现梦想创造条件。
完善培训机制,力促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一是立足群众视角开展培训。结合在考评考核中群众对大学生反映的不足,如吃苦精神不够、基层了解不深、工作底气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农村现状和发展理念教育,组织新任职大学生村官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等重点难点工作,上好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第一课”。二是立足农村发展开展培训。立足定远县农业大县实际,聘请农业专家、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对大学生村官每年开展2次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服务农民和基层发展的能力。三是立足个人发展开展培训。每年在公务员招考之前一个月,积极主动引导,组织人事部门就考试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及考试的相关内容开展理论知识辅导,让大学生村官既干的好、又考的好。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意识。一是在考核内容上,制定了《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立体考评办法》,把请销假、例会、工作、日志、重大事项报告、目标责任等方面作为日常考核内容,结合德、能、勤、绩、廉表现,综合研判大学生村官的能力表现。二是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时考核由选派办采取电话查询、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由组织人事部门组成考核组,采取测评、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全面考核。三是在结果运用上,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选拔任用、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由于管理科学严格,目前,全县前六批共113名大学生村官,已有48名表现优秀大学生村官成功转岗,考录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前三批大学生村官全部实现转岗就业。
强化帮扶机制,共助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一是亲情帮扶。建立了6+1亲情结对帮带机制,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安排1名县领导、1名乡镇领导、1名县直单位领导、1名离退休老同志、1名县选聘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以及1名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与其结成对子,经常开展互动交流,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基金保障。建立了党委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县财政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并对大学生村官申领创业富民专项资金提供借贷贴息支持,以及担保小额贷款。三是项目支持。梳理整合群团组织、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土地、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自主创业。目前,全县已有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14个,累计投资264.5万元,带动350多户群众发家致富。
实施关爱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官安心创业。一是拓宽竞选出路。实施大学生村官“6425”工程,即在6年内,选拔培养40名以上“两委”正职、20名乡镇班子成员、5名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目前,已有34名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1名被推荐位市人大代表。二是优厚保障待遇。对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除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外,县财政另给200-300元的工作、生活补贴。对任满1个聘期、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直接补充进入乡镇事业单位;对任满1个聘期、考核为优秀或任满2个聘期、担任村“两委”副职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择优招聘为县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实施困难救助。专门安排1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用于救助全县特困大学生村官;县级领导干部和结对帮扶单位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时,把特困大学生村官及其家庭作为首选。同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大学生村官为主的青年联谊活动,关心关爱大学生村官的身心健康。目前,已救助困难大学生村官11人。(县委组织部 邓国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