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沈浩精神 做好选派工作
吴圩镇高埂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夏 潇
2015年4月15日
根据会议安排,就选派干部传承沈浩精神,做好选派工作,服务农村发展等方面,谈几点感想。
一、学习沈浩精神,准确把握基本内涵
如何看待选派干部和选派工作,很多人会有不同认识,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选派干部是来镀金的,其他事情不要管,多搞点项目和资金就行了;二是选派干部是短期行为,毕竟只有两三年的任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疑惑,沈浩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在小岗村任职的6年里,他很少休息,一直坚持在村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里发展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带领村民结合小岗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积极招商引资,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小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小岗村物质文明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沈浩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致力发展、富民强村的执着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和“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的沈浩精神。这五个方面的精神凝聚在沈浩身上,使他成为了一座丰碑,成为了我们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我们要把沈浩精神牢牢记在心里、念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中,找准做好工作、改进作风的切入点,树立提升自我的标杆。
二、践行沈浩精神,高标准推进选派工作
相对于沈浩6年村官生涯的累累硕果,我们5个月的选派经历,只能算是初步开局;相对于沈浩的轰轰烈烈,我们期望三年时间能够做到务实为民,多为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到村任职以来,围绕向沈浩学习,向沈浩看齐,我紧紧围绕选派工作目标要求,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些许成效。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规范。注重团结两委干部,培养新党员和村后备干部。强化日常工作以及“三会一课”、“四议两通报两公开”等制度执行。党组织凝聚力、党员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是产业发展目标初步明确。结合村情实际,发展村级经济,大力建设经果林基地、发展生态设施农业,充分利用选派单位和扶贫部门资金项目支持,谋划建设200亩蔬菜大棚基地,带动周边一大批贫困户、生活困难家庭就业。
三是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全村的事情大家说我们办,结合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公开征集道路、水利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7条。争取将村内3公里道路改建和一座12米危桥改造项目纳入交通建设计划,尽快推动实施。
四是困难群体有人关心关爱。坚持依法履职办事,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依规调整低保户1批9户16人,确定26户困难慰问户、3户危房改造户。经常入户走访、看望困难家庭,协调省残联领导慰问残疾人侯宗敏,并帮其申请一辆轮椅,便于日常行动。共争取各级各单位到村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家庭55户,慰问金和物品计3.02万元。
三、传承沈浩精神,着力提升“四有”素质
选派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是使农村发展好、使农民富裕起来,基本路径和方法是强化基层组织、发展村级经济。结合选派工作情况,我理解,传承沈浩精神要做到“四有”:有信念、有感情、有恒心、有能力。
有信念——把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当作不断更新的课题去完成,带着必胜的信念去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使群众利益受重视、被保护,这样必定能够顺利推进工作。
有感情——做好选派工作,离不开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与指导,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也离不开家人的默默奉献。要带着感恩、感激之情,对待群众有感情,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断修正我们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对待工作有激情,把职责牢记心中,抓在手中,落实在实践中,用实际成效回报组织、群众和家人。
有恒心——心中时刻铭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会在工作时感到重任在肩,数年如一日,只要是关乎群众实际需要的事情,再困难都去想办法、求解决;反之,心中总是想着“得过且过、能糊就糊”,就会在工作时挑肥拣瘦,忽冷忽热,即使是简单易办的事情,都能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回避。
有能力——对于选派干部来说,以前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三农”知识,处理涉农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客观上都存在不足。要应对这种“本领恐慌”,就必须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实际工作的考验中历练自己、提升能力、锤炼本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